視覺設計 ? 界面設計之:幫助用戶減少記憶負擔

界面設計之:幫助用戶減少記憶負擔

發表于: 視覺設計. 評論
Sponsor

現在聊交互設計,常常會聊到可用性。但「可用性」這個詞本身并不具象,更像是一種抽象的說法。但大體上我們可以理解為,可用性講的,主要還是以產品為軸,圍繞用戶行為,通過具體方法來提高用戶完成任務的效率。所以可用性之后,還要有個具體說法,來說明怎么提高可用性。這篇文章想要跟大家聊的是,用戶的記憶與產品的功能之間所產生的矛盾,應該如何解決。這里的矛盾點是,人的記憶在一些場景下是無法保持長期性的,因為在手機或電腦上,海量信息充斥著用戶的大腦,以至于內容不斷變化,當然就無法記住上一秒所看到的信息了。而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,也會需要通過這種環境下的大量信息來快速做出相應的決策。于是,作為設計師,就需要通過優化界面上的元素,以及減少操作流程,來幫助用戶減少記憶負擔,以通過最低的學習成本,高效地完成任務。

界面設計之:幫助用戶減少記憶負擔

從記憶角度來說,比較典型的理論,當屬「7±2 法則」,嚴格意義上講,它叫「米勒法則」,是說人的大腦在短時間內,最多只能同時處理 5-9 條信息。于是,許多設計師會拿這個法則來舉例,說導航一般也會在 5-9 個入口之間;或者像右圖這種叫所謂「金剛區」的東西,icon 的數量之所以是在八個以內,也是這個原因。明眼人都看得出來,這個解釋其實是不成立的。否則,要怎么解釋 Google Chrome 的「更多」,以及亞馬遜的分類標簽有這么多信息呢:

界面設計之:幫助用戶減少記憶負擔

界面設計之:幫助用戶減少記憶負擔

或者所謂金剛區,在「得到」里面可有 10 個 icon 誒,支付寶就不止了,叮咚買菜還有更多:金剛區之所以被稱為金剛區,是因為其變化比較多,這里的 icon 組合經常會因為業務部門的訴求而產生變化。所以數量和順序往往是難以固定的。以前沒到 10 個,是業務量沒跟上,現在超過 10 個,是業務量上來了。并不是遵循「米勒法則」。這么看來,“金剛區要遵循 7±2 法則來設計”這句話,本身就是矛盾的。一個不斷變化的主體,同時又被限制變化,說起來也挺奇怪。拿這些例子來論證就有點像是在說:“我們老家的理發店,都是 50 歲以上的人開的?!苯又鴮iT去這些店拍了個照來證明自己的說法。而其他 20 歲的人開的店,就被忽略了。

界面設計之:幫助用戶減少記憶負擔

所以用這樣的解釋來論證設計方案,本身是不成立的。但這樣的文章卻非常之多。米勒法則對我們唯一有價值的內容是:人的大腦在處理信息時的局限性,比如信息量是多少時,出錯概率就大了。這里的重點是告訴我們人的記憶不靠譜,而不是數字 7 本身。因為這個 7 的數值很模糊,7 條信息?7 組信息?7 塊信息?難以明說。所以我們通過設計手段所要達到的目的,是解決用戶短暫記憶的臨時性問題,而不是幫用戶記住某 7 條信息。因為人在面對界面時,主要是通過識別,再以記憶為輔,來完成任務的??春陀?,本身就是一件事。在產品設計中,用戶的記憶并不靠譜。老掉牙的例子,微信的底部標簽欄里,第三個標簽的圖標長什么樣,你現在能在不看的情況下想象出來么?或者第二個圖標人的頭像邊上有幾條橫線?即便是使用頻率如此之高的產品,且只有四個圖標,都叫人為難,更何況是七個呢。問題主要在于,這類設計師在舉例時,認為用戶在使用產品的過程中,主要是通過純粹地記憶來執行操作。這當然是錯的。那么在設計的過程中,有什么方法是可以幫助用戶解決短期記憶的問題,來提高可用性的么?有很多例子。比如,我們在搜一個信息時,會出現一堆結果。但是我們對這些結果并不熟悉,需要一條條去查證是否有自己需要的。比如查看完第一條,再查看第二條,查看完第二條回到首頁,忘了之前是看的第一條還是第二條,現在是要看第二條,還是第三條來著?我相信許多人在各類產品上,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。所以,一些產品會給用戶留一個心眼,改變查看過的詞條的顏色:這樣就不需要長期記憶,只要通過識別查看,來輔助短暫記憶就行了。當然這個例子比較老,但聯想一下,很多移動端 app 的一些信息,也會有類似的效果。比如點擊之后,顏色從高亮變成淺色。

界面設計之:幫助用戶減少記憶負擔

界面設計之:幫助用戶減少記憶負擔

其實搜索的關鍵詞聯想,也是一種解決用戶短暫性記憶的功能。這是我前陣子在追的一部劇,看完之后打算去豆瓣標記一下打個分,但是想不起來全名了,于是輸入市長,就出現了正確的結果。

界面設計之:幫助用戶減少記憶負擔

再比如,我平時偶爾會聽一下播客。我聽播客的頻率雖然不高,只聽梁文道的八分,但即便如此,我也常常忘了哪一期是否聽過。因為很難從標題來判斷。在小宇宙里,它會標記你已經聽過的,或者正在聽的,以及還沒聽的內容。幫助區分。這也是一個典型的,用識別輔助記憶的例子。

界面設計之:幫助用戶減少記憶負擔

當然,類似的例子還有非常多。在這些例子中,有的是因為技術的進步而做到不需要用戶記憶即可完成操作的,如驗證碼;也有因為從感知識別上,幫用戶減少記憶負擔的操作,如操作路徑的簡化。但礙于篇幅有限,這篇文章就講這么多了。各位如果有興趣,可以點「贊」和「在看」,我后面會繼續推出更多有趣且有用的文章,幫助你提升設計認知能力。

作者 | 呆呆有理
來源 | 呆呆有理(id: daidaiul)

推薦:查看最受歡迎的 301 個設計網站 → http://hao.shejidaren.com
交流:為設計新人提供的設計交流群,請加入UI設計交流群,分享經驗、接單、求職、聊設計。
贊助商鏈接
贊助商鏈接
設計達人微信交流社區:shejidaren888
喜歡這篇文章嗎?歡迎分享到你的微博、QQ群,并關注我們的微博,謝謝支持。
版權:除非注明,本站文章均為原創文章,轉載請聯系我們授權,否則禁止轉載。

{ 發表評論 }